感受乡村新脉动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次数:1 作者: 华体娱乐彩票平台下载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如何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部署落到实处,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拓展农业农村多种功能,丰富农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本报今起推出【感受乡村“新”脉动】系列报道,聚焦郑州各县(市)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塑造乡村经济新动能,开拓乡村发展新空间的有益探索,敬请关注。
在中牟新区姚家镇小胡村,“夫妻档”种植户胡玉杰、王玉桃正在大棚里采摘草莓。翠绿的叶子下面,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玛瑙”缀满田间垄埂。胡玉杰摘了两颗草莓递给游客:“快尝尝,酸甜可口,多吃几颗也不上火。”
“草莓个头大、果形好,闻起来好香啊。”“尝一口红彤彤的草莓,香甜味儿让人沉醉。”游客尽享采摘品尝的乐趣。
胡玉杰今年63岁,和妻子王玉桃养育了一双儿女。今年他们家一共管理了12个草莓大棚。“近三年的收入,粗略估计超过百万没问题!”胡玉杰一脸笑容。
中牟的草莓种植始于1999年,经过20多年发展,种植培养面积持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群众买苗、育苗方面的问题愈发凸显。“以前我们要么自己育苗,要么去韩寺南岗买苗,或者购买外地的苗。外地苗不仅价格贵,品质还不好把控,后续种植要是出现啥问题,那可就麻烦了。”有种植户告诉记者。
为破解群众买苗难、买苗贵难题,中牟投入770万元专项资金在姚家镇闫家村全力打造专业化、高标准的草莓育苗基地,届时将为群众提供产量高、抗病性好、果实品质好、果质硬、易运输的优质种苗,为草莓种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根基。
种植草莓,技术上的支持很重要。中牟县农业农村局积极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厚成教授及其团队,组建草莓专家工作站,为中牟县的草莓种植产业提供强大且专业的技术支撑,有力保障了草莓种植的品质与产量。“周厚成团队研发的草莓品种‘中莓香玉’产量高、果形好、含糖量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中牟县草莓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中牟县草莓协会的推动下,当地草莓销售途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的种植户与收购商直接签订采购合同,等收购商上门收购;有的则选择在村口的交易市场直接进行交易;有的种植户像胡玉杰夫妻那样,别出心裁地开设草莓采摘服务,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销售草莓;更有不少种植户紧跟时代潮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订单销售的方式将草莓销往各地。
草莓鲜果具有不易保存的特性,尤其是四五月份,随气温升高,草莓的保存难度更是急剧上升。面对这一难题,中牟县积极探索应对之策,投入200余万元打造草莓冻干项目,推动草莓加工业发展,拉长草莓产业链条。
“我们运用尖端的技术在-35℃真空冻干草莓,并迅速锁住草莓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营养。包装采用的是高品质食品级包装材料,确定保证产品在储存和运送过程中品质稳定。”闫家村党支部书记、郑州动康食品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闫书杰说,动康食品公司还利用当地丰富的草莓,生产出NFC草莓汁、草莓酸奶等产品畅销全国,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
除了草莓的精深加工,中牟在推动草莓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也进行了尝试。中牟县姚家镇已经举办三届草莓文化旅游节,推动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1月,姚家镇的草莓种植户还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门口将新鲜的草莓免费送给游客,让更多的境内外游客了解、喜欢中牟草莓。
如今,中牟草莓种植培养面积已达到3万亩,亩均效益4万元左右,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带动10万余名从业者投身其中。草莓已然成为中牟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中牟也成为全国十大草莓生产基地之一。2024年,中牟县获得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授予的“中国草莓之乡”荣誉称号,中牟县姚家镇草莓产业园则被河南省草莓协会授予“河南省百县草莓标准示范园”荣誉称号。
促进草莓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牟继续发力。中牟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和记者说,中牟将持续延长草莓产业链条,深化草莓种植户与加工公司的长期稳定合作;加强市场渠道建设,推动中牟草莓畅销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推动草莓产业与旅游业深层次地融合,打造以草莓采摘、农事体验、乡村旅游为特色的农旅融合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